反渗透系统清洗总则
反渗透系统清洗总则
4.总则
4.1反渗透系统膜元件的化学清洗,是除去膜表面污垢、恢复膜元件性能的必要措施。
4.2由专业技术人员制定清洗方案和措施,并有完备的审核、审批手续。清洗过程中进行必要的监督,清洗结束后,对清洗效果检查、评定。
4.3负责清洗单位对参加清洗人员进行技术和安全教育培训,使其熟悉清洗系统、清洗方案和措施,掌握安全作业程序,清洗作业人员在清洗过程中严格遵守清洗方案和安全措施,确保人身、设备安全。
4.4系统化学清洗的确定
当反渗透膜表面受到无机盐垢、金属氧化物、微生物、胶体颗粒和不溶性的有机物污堵时,会导致标准化产水量和脱盐率(按GB/T 19249)下降、段间压差增加,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并判定是化学污染造成的,对反渗透系统进行化学清洗。
——运行数据标准化后,系统产水量比初始值下降15%以上;
——运行数据标准化后,脱盐率比初始值下降10%以上;
——运行数据标准化后,段间压差比初始值增加15%以上。
4.5清洗方式
4.5.1在线化学清洗
在线化学清洗分为不分段清洗和分段清洗。
不分段清洗:可以对系统所有段同时进行化学清洗。在设定的循环清洗流量能够确保清洗效果,且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流速均符合膜元件生产商规定的流速范围内,可采用不分段清洗。
分段清洗:对于高流速循环清洗才能确保清洗效果时,应对系统的各分段分别进行化学清洗,以保证各段循环流速不超过膜元件生产商规定值。
4.5.2离线化学清洗
当膜元件污垢严重,在线清洗效果不好时,应采用离线化学清洗。
5.技术要求
在制定清洗方案及现场清洗措施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与设备相关的技术条件或规范。
清洗前应拆除或隔离易受清洗液损害的部件和其他配件。
清洗效果的验收按8.1-8.3的规定执行。
清洗废液应经过处理,符合GB 8978的规定后才能排放。
6.清洗前的准备工作
6.1清洗参数的选择
清洗药剂、流速、温度、压力等参数的选择,应根据污垢种类、反渗透系统构造等确定,必要时通过试验确定。选择的清洗药剂在保证清洗效果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经济型和环保要求等因素。
6.2判定反渗透系统性能下降的原因
通过对系统的全面调查,分别判断反渗透装置性能下降的原因。是污垢导致的,可进行化学清洗最大限度地恢复膜的性能,因机械损伤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则不能通过化学清洗来恢复系统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