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备化学清洗质量要求
工业设备化学清洗质量要求
质量要求
腐蚀率及腐蚀总量
工业设备在化学清洗期间,清洗液对设备材料的腐蚀率和腐蚀总量,应满足下表的规定。
本标准只规定了便于现场测定的通用型均匀腐蚀数据,对其他类型的腐蚀,如果施工双方有异议时,可用腐蚀试片进行破坏性检测或直接在设备上进行相应的测试分析。
腐蚀率及腐蚀总量指标
设备材质 |
腐蚀率K g/(m²·h) |
腐蚀量A g/m² |
|
实验室验证结果 |
现场实测结果 |
≤80 |
|
碳钢 |
≤2 |
≤5 |
≤20 |
不锈钢 |
≤1 |
≤1.5 |
≤20 |
紫铜 |
≤1 |
≤1.5 |
≤20 |
铜合金 |
≤1 |
≤1.5 |
≤20 |
铝及铝合金 |
≤1 |
≤1.5 |
≤20 |
除垢率及洗净率
对于工业设备化学清洗后的金属表面,可用视觉清洁法进行质量检验,若视觉清洁,无残留垢或达到下表的指标要求即为合格。
新建工业设备的清洗可不考虑除垢率,但洁净率应不小于95%。
若用数点法确定洁净率时,100cm²的被清洗金属表面上直径为5mm~10mm的残留污垢点三次取样平均值应不多于2个,5mm以下的残留垢点三次取样平均值应不多于5个。
运行中的工业设备结垢化学清洗的除垢率和洁净率应按下表的规定的指标执行。
运行中的设备除垢率及洁净率指标
污垢类型 |
除垢率N % |
洁净率B % |
碳酸盐垢 |
≥95 |
≥95 |
硫酸盐垢 |
≥85 |
≥85 |
硅酸盐垢 |
≥85 |
≥85 |
锈垢 |
≥95 |
≥95 |
油垢 |
≥95 |
≥95 |
其他垢型 |
≥85 |
≥85 |
油含量
直接或可能与氧、富氧、浓硝酸等强氧化性介质接触的设备或管线表面的油污应彻底清除,清洗质量应达到以下任一指标要求:
a)擦拭法油含量指标:用清洁干燥的白色滤纸擦拭被清洗金属表面,滤纸上应无油脂痕迹;
b)紫外光法油含量指标:用波长320nm~380nm的紫外光检查被清洗的金属表面,应无油脂荧光;
c)纯樟脑球法油含量指标:用无油蒸汽吹洗被清洗的金属表面,取吹洗蒸汽冷凝液,放入一小粒直径不大于1mm的纯樟脑球,纯樟脑球应不停旋转;
d)四氯化碳法油含量指标:用脱脂棉蘸取四氯化碳擦拭规定面积的被清洗金属表面,其油含量应不大于125mg/ c)
作为酸洗的预处理过程的油污清洗,只需要达到清洗方案的要求即可,无需用上述四种方法测试。
其他情况下的除油,按上表中油污的除垢率和洗净率指标执行。
钝化膜质量
工业设备化学清洗后碳钢材质的钝化膜的质量,用红点法检验。用秒表记录从红点液滴到金属表面至红点液由蓝色变成红色的时间,不小于5s为合格。
工业设备化学清洗后有特殊要求的奥氏体钢材质的质量,用览点法检验。当蓝点液点滴钝化表面,在蓝点液覆盖的面积内10min出现肉眼可见的蓝色小点不多于8各点为合格。
试验方法
腐蚀率及腐蚀总量的测定方法
腐蚀率及腐蚀总量的测定方法按照GB/T 25147执行。
除垢率和洗净率的测定方法
除垢率和洗净率的测定方法按照GB/T 25148执行。
油含量的测定方法
擦拭法
擦拭法是被测金属表面用清洁干燥的白色滤纸用力往返擦拭1次,用目测法观察滤纸上是否有油脂痕迹。
紫外光法
紫外线光法是将要检查的设备或监视管、指定面、未指定面等被清洗金属表面置于黑暗处,用波长为320nm~380nm的专用紫外光灯照射被清洗金属表面,观察有无油脂荧光产生。
樟脑球法
樟脑球法是用无油蒸汽吹洗被清洗金属表面,取吹洗蒸汽冷凝液,放入一小粒直径不大于1mm的纯樟脑球,观察樟脑球是否旋转。
四氯化碳法
四氯化碳法详见附录。
钝化膜质量的测定方法
碳钢钝化膜质量的测定方法按照GB/T 25149执行。
奥氏体不锈钢钝化膜质量的测定方法
奥氏体不锈钢钝化膜质量的测定方法按照GB/T 25150执行。
工业设备化学清洗工程竣工验收
1.质量验收
工业设备化学清洗工程的质量验收,是在工程施工质量得到有效监控的前提下,按照要求进行全面验收。
2.工程验收
由施工单位负责组织,委托单位参加,根据清洗工程规模大小和设备性质情况,设计单位、监理单位选择参加,参加工程验收的各单位分别委派代表组成化学清洗工程质量验收小组。对施工质量共同进行验收,将结果填入工业设备化学清洗工程质量验收表中,清洗质量符合本标准规定时,验收小组成员应当即在验收表中签字,办理工程竣工验收手续。
3.资料验收和归档
化学清洗工程验收时,施工单位应向化学清洗工程验收小组提交下列技术资料和有效文件并归档:
——工程化学清洗施工方案;
——工程化学清洗现场施工应急预案;
——工程化学清洗作业计划书;
——现场施工记录;
——现场分析化验记录;
——腐蚀测试记录表;
——健康、安全、环境现场检查表;
——工业设备化学清洗工程质量验收表。